目录 CIP 序言 前言 作译者 书摘 书评 最佳拍档
本手册已出版15周年了,这是修订后的第4版,内容新,实用性强,查阅方便。书中较系统地介绍了中外钢铁产品与特殊合金、铸钢与铸铁,以及钢铁焊接材料的品种规格、化学成分与标准技术数据。全书按内容和产品分类,分列为7章,除介绍中外钢号表示方法外,分章节介绍世界主要产钢国家或地区(中、日、韩、美、俄、德、英、法、瑞典及中国台湾)和ISO国际标准的各类钢铁产品,每章最后一节还提供同类钢铁产品的中外牌号对照。
修订后的第4版,在内容和目录编排方面,都比本手册前三版进一步细化。例如,将各国(或地区)的各类钢材分列为“通用钢材”与“专业用钢和精品钢材”两大类;对每种产品均标出相应的标准号及其颁布的年份。对于本手册中介绍的所有中国钢铁及合金牌号,均添加了相对应的统一数字代号(ISC)。此次对手册各章节的修订面很广,修订时所参考和引用的标准文件,主要是2002年至2008年颁布的中外钢铁产品技术标准。
本手册可供钢铁材料的生产企业、使用部门、科研设计院所、经贸部门、合资或外资公司等的工程技术人员查阅,还可作为外贸、供销人士业务指南,并可供有关院校师生参考。
第4版前言
第1~3版前言
手册编写说明
第1章 中外钢号表示方法
1.1 中国
1.2 法国
1.3 德国
1.4 国际标准化组织
1.5 日本
1.6 韩国
1.7 俄罗斯
1.8 瑞典
1.9 英国
1.10 美国
1.11 中国台湾地区
第2章 中外结构用钢
2.1 中国
2.2 法国
2.3 德国
2.4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2.5 日本
2.6 韩国
2.7 俄罗斯
2.8 瑞典
2.9 英国
2.10 美国
2.11 中国台湾地区
2.12 中外结构用钢钢号对照
第3章 中外不锈钢、耐热钢和特殊合金
3.1 中国
3.2 法国
3.3 德国
3.4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3.5 日本
3.6 韩国
3.7 俄罗斯
3.8 瑞典
3.9 英国
3.10 美国
3.11 中国台湾地区
3.12 中外不锈钢、耐热钢和特殊合金牌号对照
第4章 中外工具钢和硬质合金
4.1 中国
4.2 法国
4.3 德国
4.4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4.5 日本
4.6 韩国
4.7 俄罗斯
4.8 瑞典
4.9 英国
4.10 美国
4.11 中国台湾地区
4.12 中外工具钢和硬质合金牌号对照
第5章 中外铸钢
5.1 中国
5.2 法国
5.3 德国
5.4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5.5 日本
5.6 韩国
5.7 俄罗斯
5.8 瑞典
5.9 英国
5.10 美国
5.11 中国台湾地区
5.12 中外铸钢钢号对照
第6章 中外铸铁
6.1 中国
6.2 法国
6.3 德国
6.4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6.5 日本
6.6 韩国
6.7 俄罗斯
6.8 瑞典
6.9 英国
6.10 美国
6.11 中国台湾地区
6.12 中外铸铁牌号对照
第7章 中外钢铁焊接材料
7.1 中国
7.2 法国
7.3 德国
7.4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7.5 日本
7.6 韩国
7.7 俄罗斯
7.8 瑞典
7.9 英国
7.10 美国
7.11 中国台湾地区
7.12 中外钢铁焊接材料型号及牌号对照
附录
钢铁材料作为工程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用十分广泛。国内钢铁材料的生产、使用、科技和经贸等部门及许多人士,对这本《袖珍世界钢号手册》大概并不陌生。这本手册自1993年至今的十五年间,每隔五年修订再版,已经相继出版了第1、2、3版,这是第4版,也是第13次印刷,累计印数近5万册,表明深受读者欢迎。
近五年来,钢铁材料的生产、科技和市场都经历着新的变革。我国钢铁生产仍持续高增长,已经达到年产粗钢5亿t的规模,约占世界钢总产量的三分之一,多年来我国粗钢年产量稳居世界第一。随着科技创新,我国由钢铁大国向钢铁强国转变的步伐正在加快。在钢材消费和市场方面,据主管部门统计,近几年我国粗钢年度表观消费量亦占世界粗钢表观消费量三分之一左右,而且预测,从现在至2020年我国钢材的需求量还有增长的空间,因此大量钢材进口和粗钢出口并存的局面还会持续一个时期。今后我国钢铁工业发展的着力点是,在节能环保和科技创新的同时,必须优化产品结构,发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提高钢材总量中精品钢材的比例,提高各行业不同需要的专业用钢比例,以全面满足国民经济各部门对钢铁产量、品种、质量的要求。《袖珍世界钢号手册》在此次修订时,充分考虑了上述新的发展形势,尽力为各部门在借鉴和学习国外开发钢材品种、提高质量的经验,以及提高精品钢材比例和在促进某些关键材料国产化等方面提供查阅方便。
本手册在修订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实用为主”和“以读者方便为主”两个原则,引导读者从中外技术标准的更新人手,及时了解和掌握国际先进的钢铁产品及质量的发展动向。我们经过约两年时间的修订,在本手册第4版中,读者可以看到其内容和编排上都有较大变化,主要是:
其一,将各国(或地区)的各类钢材分列为“通用钢材”与“专业用钢和精品钢材”两大类,对后一类又按板带材、管材、线材与丝材等或按材料属性分列,对每种产品均标出相应的标准号及其颁布的年份。在内容和目录编排方面,都比本手册前三版进一步细化,以方便读者查阅。
其二,各国技术标准更新的步伐在加快。例如,近五年来我国新颁布和更新的钢材与合金的技术标准就有几十种;国外有关钢铁材料的ISO国际标准以及美国ASTM标准、日本JIS标准等几乎每年都有更新。因此本手册第4版对各章的修订面都比较大,还新增了若干实用性强的内容。若粗略地看,凡是引用2003年(或2002年)以后的标准文件都是已更新的内容,有些章节引用2007年和2008年最新的标准文件,是在修订过程中再次更新的结果。
在修订过程中,也考虑到欧洲各国已等效采用欧洲标准的问题,除了对新老交替的标准及其牌号作分析与天才照外,还根据“以实用为主”的原则作了适当处理(详见“手册编写说明”)。
此次修订时,对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钢铁产品技术标准的更新,也成为本手册的亮点和特色之一。
其三,我国《钢铁及合金牌号统一数字代号系统》(ISC)颁布时作了明确规定:统一数字代号应当与钢铁产品牌号相互对照、并列使用,但实际情况并没有完全做到。在此次修订中,对本手册中介绍的所有中国钢铁及合金牌号,均添加了相对应的统一数字代号,以促进ISC的推广使用。即使所引用的部分新老标准中尚未列出相应的统一数字代号,我们也尽力克服困难,作了增补工作。
另外,还要说明一点,随着本手册内容增加,篇幅增大,有人曾对“袖珍”两字提过质疑。编者经过一番调研后认为:首先,从本书第1、2、3版的前言中可以看到,修订后篇幅不断增大,是客观需要和读者要求相结合的结果,不应当受书名的束缚。其次,中国汉字的内涵博大精深,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扩展新的涵义,又如,当初把电脑直译为“计算机”,现在其功能早已多方面扩展了,但国外一直称为“Computer”,也从未改动过。其三,国外对于大型手册小型化的版本,称为“Pocket Edition”或“Desk Edition”,本手册经过数次修订,以现在的篇幅来看,大致相当于后一种版本。因此,出版社和编者都认为,对于已经使用十几年的书名,还是不要轻易改名为佳。“袖珍”两字可当作某种版本或作为本书的特有标志来理解。
本手册第4版由林慧国(金属专业学会教授级高工)、瞿志豪(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副校长、教授)、茅益明(钢铁研究总院教授级高工)主编。此次修订工作在北京和上海等地进行,由火树鹏(材料工程与科学专业教授)担任主审。参加此次修订、汇编、外文翻译、审核、网上查阅、编写、校对等工作的人员还有:李明、范广华、苏秀青、高晓波、王梁、刘一静、毛英杰、牟素霞、傅雪娟等10余人。对他们的大力支持和辛勤工作表示感谢。
在修订进程的两年来,中外的标准规格也在不断更新,有的是在修订任务完成后又有新的发现;同时在多次审校过程中,仍然发现新的问题或错误。但修订与出版进度不允许一再拖延,所以既感到仓促,又对书中仍存在某些不足和可能出现的错误而感到遗憾,恳切希望读者批评指正。
最后,编者郑重声明:任何出版物和网站,如果需要引用本手册编写的内容,必须事先征得本书编者的同意,否则将承担有关的责任和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