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根据多工位级进模设计的特点和应用,详细分析了排样设计的原则和技巧,并进一步通过实例的讲解,阐述了多工位级进模结构的组成和类型,以及多工位级进模结构零部件的设计方法和技巧。本书还从工程实际的角度出发,结合经过实践生产检验的具体实例,介绍了多工位冲裁级进模、多工位弯曲级进模、多工位拉深级进模的设计过程和要点,并汇集了来自一线工程师设计的]5副多工位级进模典型结构,具有代表性和指导性,对读者有很好的启示和帮助。
本书可供从事多工位级进模设计的技术人员和职业院校模具专业的师生学习使用。
相对普通冲压模而言,多工位级进模生产效率高、质量稳定、操作安全,适用于大批量冲压生产中,被列为“十一五”规划重点发展模具种类之一,在电子、电器、轻工、汽车等行业应用越来越广泛。
笔者总结了多年工作实践和教学过程中积累的经验编写了本书,以期为从事多工位级进模设计人员提供参考。全书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编写方式,其中所举的实例,其设计思路遵循企业中产品设计的思路,内容图文并茂、简明精练、通俗易懂,并针对重点、难点知识进行了重点讲述。为方便读者学习,每章后配有适合技能提高的习题,有利于读者设计能力的提高。
本书前4章主要介绍了多工位级进模的特点与应用,冲压和自动送料设备,以及模具设计流程和图纸绘制方法;通过实例演示排样设计,详细分析了排样设计的原则和技巧,以及一些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阐述了级进模结构组成和类型,及其结构零部件的设计方法和技巧,并结合目前国内外先进模具技术介绍了多工位精度、速度、可靠性和寿命设计的经验要点,为读者迅速掌握设计要领提供理论和经验基础;此外还介绍了多工位级进模工作零件、定位装置和卸料装置的结构设计、尺寸计算、精度确定和安装方法,通过介绍经验和方法,为读者准确设计可靠的多工位级进模打下基础。后4章结合实例分析,分别介绍了多工位冲裁级进模、多工位弯曲级进模和多工位拉深级进模的设计方法,每章列举了4个经过实践检验的设计实例,讲解了多工位级进模的设计步骤、内容和方法,为读者提供了学习范例。附录中收录了来自一线多工位级进模设计师设计的15个典型模具结构,具有代表性和指导性,对读者有很好的启示和帮助作用。
本书由株洲职业技术学院欧阳波仪编著,夏致斌高级工程师主审。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株洲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工程系的领导、同事的关心与支持,在此表示感谢!
由于本人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不足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著者
第1章多工位级进模设计基础1
11多工位级进模概述1
111多工位级进模的含义1
112多工位级进模的特点2
113多工位级进模的分类3
114多工位级进模的应用4
12多工位级进模冲压设备6
121冲压设备概述6
122典型冲压设备选用7
13多工位级进模自动送料装置10
131钩式送料装置10
132辊轴自动送料装置11
133气动夹板式送料装置15
14多工位级进模设计流程19
15多工位级进模的图纸绘制20
151装配图与排样图绘制20
152零件图绘制21
16思考与练习24
第2章多工位级进模的排样设计25
21多工位级进模排样设计原则25
22多工位级进模排样的类型26
221无载体排样26
222边料载体排样26
223单边载体排样27
224双边载体排样28
225中间载体排样29
23多工位级进模排样的方法30
231产品公差确定30
232产品尺寸展开31
233排样设计原则31
24多工位级进模排样设计实例34
241工艺分析34
242工序安排34
243排样设计35
25思考与练习35
第3章多工位级进模的结构设计37
31多工位级进模的结构组成37
32多工位级进模的结构类型39
321固定导料板多工位级进模39
322半弹压板多工位级进模40
323整体弹压板多工位级进模42
324分段弹压板多工位级进模44
33多工位级进模的结构零件设计46
331模架设计46
332模架的导向零件设计47
333模柄设计54
334支撑零件设计54
335弹性元件55
336紧固件58
337限位装置59
338安全装置59
339微调装置62
3310间歇切断装置63
34多工位级进模的间隙参数设计65
341冲裁间隙设计65
342成形配合间隙设计67
343导向间隙设计67
344下模镶嵌间隙设计68
35多工位级进模的精度参数设计68
351多工位级进模零部件制造及装配精度设计68
352多工位级进模导向精度设计69
353多工位冲压工艺精度设计70
36多工位级进模的速度设计73
361多工位级进模速度的主要影响因素73
362多工位级进模速度设计的原则73
37多工位级进模的可靠性设计75
371可靠性设计原则75
372废料回跳技术处理76
38多工位级进模的寿命设计78
381压力设备对模具寿命的影响79
382模架寿命设计79
383模板寿命设计79
384冲裁剪口刃磨寿命设计80
385内导向组件寿命设计81
386其他成形类零件磨损寿命设计82
387重要弹性元件寿命设计83
39思考与练习83
第4章多工位级进模的工艺零件设计86
41工艺零件的设计原则86
42工作零件的结构设计87
421凸模的结构设计87
422凸模的工作长度设计96
423凹模的结构设计99
43侧向冲压机构108
431斜楔、滑块的配置设计要求108
432斜楔、滑块的配用形式109
433斜楔、滑块在模具中的安装形式114
44多工位级进模的导料装置116
441导料零件的设计原则116
442导料零件的主要结构形式116
443托料柱或浮顶器的设置要求120
45定距与定位121
451工位间距基本尺寸的确定121
452工位间距的定距方式122
453工位定位方式125
46多工位级进模的卸料装置128
461卸料装置的结构形式128
462卸料装置的设计原则134
463卸料装置的润滑135
47思考与练习135
第5章多工位冲裁级进模设计137
51多工位级进冲裁模设计方法137
511少废料或无废料排样级进冲裁模137
512使用成形侧刃和落料侧刃的连续冲裁138
513切废料冲裁138
514冲裁级进模凹模尺寸计算139
52定子转子冲裁级进模设计140
521工艺分析141
522排样设计141
523工艺计算142
524模具结构设计143
525主要零、部件设计145
526自动叠装技术146
53IC引线框架冲裁级进模设计150
531工艺分析150
532排样设计151
533模具结构设计152
534主要零件设计153
535IC引线框架冲模发展方向154
54精密端子冲裁级进模设计155
541工艺分析155
542排样设计157
543模具结构设计157
544模具详细设计158
55电脑机箱挡板级进模设计160
551工艺分析160
552排样设计160
553模具设计161
56思考与练习162
第6章多工位弯曲级进模设计164
61多工位级进弯曲模设计方法164
611连续弯曲工艺设计164
612弯曲级进模冲压排样示例164
613弯曲级进模的载体选择166
614弯曲级进模的弯曲方向设计167
62机芯自停连杆级进模设计169
621工艺分析169
622排样设计170
623模具结构设计170
624主要工艺计算171
625主要零部件设计172
63温控器簧片级进模设计175
631工艺分析175
632排样图的设计175
633模具结构设计176
634主要计算177
635主要零部件设计178
64支撑架多工位级进模设计179
641排样设计180
642模具结构设计180
643工作零件设计182
65壳盖多工位级进模设计183
651工艺分析183
652排样设计183
653结构设计185
66思考与练习186
第7章多工位拉深级进模设计188
71多工位级进拉深模设计方法188
711连续拉深的分类及应用188
712料宽和送料进距189
713工艺切口形式及应用189
714多工位拉深级进模的设计要点190
72挡盖零件多工位拉深级进模设计190
721工艺分析191
722排样设计191
723模具结构设计192
73不锈钢连接器外壳多工位级进拉深模设计193
731工艺分析193
732排样设计194
733模具设计要点194
74电位器接线片多工位级进拉深模设计196
741冲压工艺性196
742拉深的计算197
743排样设计199
744模具设计200
75端盖多工位级进拉深模202
751工艺性分析202
752工艺计算202
753排样设计203
754模具结构设计204
76思考与练习205
第8章多工位级进模典型结构范例206
81密封条双桥钢芯多工位级进模206
82转子片多工位级进模207
8314脚引线框多工位级进模209
84隔离片多工位级进模211
85阳极接触片多工位级进模212
86弹簧钩多工位级进模214
87细长簧片多工位级进模215
88收录机机芯的开门推板多工位级进模218
89传真机支架多工位级进模221
810传真机支架多工位级进模223
811多件混合多工位级进模225
812撕拉盖多工位级进模227
813压簧圈多工位级进模229
814隔离罩多工位级进模232
815管帽多工位级进模233
816电位器外壳多工位级进拉深模235
参考文献23911多工位级进模概述1
111多工位级进模的含义1
112多工位级进模的特点2
113多工位级进模的分类4
114多工位级进模的应用5
12多工位级进模冲压设备6
121冲压设备概述6
122典型冲压设备选用7
13多工位级进模自动送料装置11
131钩式送料装置11
132辊轴自动送料装置12
133气动夹板式送料装置17
14多工位级进模设计流程21
15多工位级进模的图纸绘制22
151装配图与排样图绘制22
152零件图绘制22
16思考与练习26
第2章多工位级进模的排样设计27
21多工位级进模排样设计原则27
22多工位级进模排样的类型28
221无载体排样28
222边料载体排样29
223单边载体排样29
224双边载体排样31
225中间载体排样31
23多工位级进模排样的方法32
231产品公差确定32
232产品尺寸展开33
233排样设计原则33
24多工位级进模排样设计实例36
241工艺分析37
242工序安排37
243排样设计37
25思考与练习38
第3章多工位极进模的结构设计40
31多工位级进模的结构组成40
32多工位级进模的结构类型42
321固定导料板多工位级进模42
322半弹压板多工位级进模44
323整体弹压板多工位级进模45
324分段弹压板多工位级进模47
33多工位级进模的结构零件设计50
331模架设计50
332模架的导向零件设计51
333模柄设计57
334支撑零件设计58
335弹性元件59
336紧固件62
337限位装置63
338安全装置63
339微调装置66
3310间歇切断装置67
34多工位级进模的间隙参数设计69
341冲裁间隙设计69
342成形配合间隙设计72
343导向间隙设计72
344下模镶嵌间隙设计72
35多工位级进模的精度参数设计73
351多工位级进模零部件制造及装配精度设计73
352多工位级进模导向精度设计73
353多工位冲压工艺精度设计75
36多工位级进模的速度设计78
361多工位级进模速度的主要影响因素78
362多工位级进模速度设计的原则78
37多工位级进模的可靠性设计80
371可靠性设计原则80
372废料回跳技术处理82
38多工位级进模的寿命设计84
381压力设备对模具寿命的影响84
382模架寿命设计84
383模板寿命设计85
384冲裁剪口刃磨寿命设计86
385内导向组件寿命设计87
386其他成形类零件磨损寿命设计88
387重要弹性元件寿命设计89
39思考与练习89
第4章多工位级进模的工艺零件设计92
41工艺零件的设计原则92
42工作零件的结构设计93
421凸模的结构设计93
422凸模的工作长度设计103
423凹模的结构设计106
43侧向冲压机构115
431斜楔、滑块的配置设计要求116
432斜楔、滑块的配用形式116
433斜楔、滑块在模具中的安装形式121
44多工位级进模的导料装置123
441导料零件的设计原则124
442导料零件的主要结构形式124
443托料柱或浮顶器的设置要求127
45定距与定位129
451工位间距基本尺寸的确定129
452工位间距的定距方式130
453工位定位方式133
46多工位级进模的卸料装置136
461卸料装置的结构形式137
462卸料装置的设计原则143
463卸料装置的润滑144
47思考与练习144
第5章多工位冲裁级进模设计146
51多工位级进冲裁模设计方法146
511少废料或无废料排样级进冲裁模146
512使用成形侧刃和落料侧刃的连续冲裁147
513切废料冲裁147
514冲裁级进模凹模尺寸计算149
52定子转子冲裁级进模设计149
521工艺分析150
522排样设计151
523工艺计算151
524模具结构设计152
525主要零、部件设计154
526自动叠装技术156
53IC引线框架冲裁级进模设计160
531工艺分析160
532排样设计161
533模具结构设计162
534主要零件设计164
535IC引线框架冲模发展方向165
54精密端子冲裁级进模设计165
541工艺分析165
542排样设计167
543模具结构设计168
544模具详细设计169
55电脑机箱挡板级进模设计170
551工艺分析170
552排样设计170
553模具设计172
56思考与练习173
第6章多工位弯曲级进模设计174
61多工位级进弯曲模设计方法174
611连续弯曲工艺设计174
612弯曲级进模冲压排样示例174
613弯曲级进模的载体选择176
614弯曲级进模的弯曲方向设计178
62机芯自停连杆级进模设计180
621工艺分析180
622排样设计180
623模具结构设计181
624主要工艺计算182
625主要零部件设计183
63温控器簧片级进模设计185
631工艺分析186
632排样图的设计186
633模具结构设计187
634主要计算188
635主要零部件设计190
64支撑架多工位级进模设计191
641排样设计191
642模具结构设计191
643工作零件设计193
65壳盖多工位级进模设计194
651工艺分析194
652排样设计194
653结构设计196
66思考与练习198
第7章多工位拉深级进模设计199
71多工位级进拉深模设计方法199
711连续拉深的分类及应用200
712料宽和送料进距200
713工艺切口形式及应用201
714多工位拉深级进模的设计要点201
72挡盖零件多工位拉深级进模设计202
721工艺分析202
722排样设计203
723模具结构设计203
73不锈钢连接器外壳多工位级进拉深模设计204
731工艺分析204
732排样设计205
733模具设计要点206
74电位器接线片多工位级进拉深模设计208
741冲压工艺性208
742拉深的计算208
743排样设计210
744模具设计212
75端盖多工位级进拉深模214
751工艺性分析214
752工艺计算215
753排样设计215
754模具结构设计216
76思考与练习217
第8章多工位级进模典型结构范例219
81密封条双桥钢芯多工位级进模219
82转子片多工位级进模220
8314脚引线框多工位级进模222
84隔离片多工位级进模224
85阳极接触片多工位级进模225
86弹簧钩多工位级进模227
87细长簧片多工位级进模228
88收录机机芯的开门推板多工位级进模231
89传真机支架多工位级进模234
810传真机支架多工位级进模236
811多件混合多工位级进模238
812撕拉盖多工位级进模240
813压簧圈多工位级进模242
814隔离罩多工位级进模245
815管帽多工位级进模246
816电位器外壳多工位级进拉深模248
参考文献252
本书可供从事多工位级进模设计的技术人员和职业院校模具专业的师生学习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