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概述了铸造循环利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以及基本思路和运行机制;详述了钢铁旧废料、有色合金旧废料、砂型旧砂以及废水、废气、废渣等的循环利用技术与利用实例;此外还简述了有关废旧铸造设备的再制造利用技术。本书介绍的铸造循环利用技术内容全面、方法实用、实例可操作性强。
本书可供铸造企业和回收产业的企业家、管理人员以及工程技术人员参用,也可供从事循环经济工作者和有关专业师生参考。
前言
第1章 铸造循环利用概述
1.1 铸造循环利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2 铸造循环利用的基本思路
1.3 铸造循环利用的运行机制
第2章 钢铁旧废料的循环利用技术
2.1 钢铁旧废料的来源
2.2 钢铁屑的循环利用技术
2.3 废钢铁的循环利用技术
第3章 有色合金旧废料的循环利用技术
3.1 铝合金旧废料的循环利用技术
3.2 镁合金旧废料的循环利用技术
3.3 锌合金旧废料的循环利用技术
3.4 铜及铜合金旧废料的循环利用技术
第4章 砂型旧砂的循环利用技术
4.1 粘土砂型旧砂的循环利用技术
4.2 水玻璃砂型旧砂的循环利用技术
4.3 树脂砂型(芯)旧砂的循环利用技术
4.4 其他砂型(芯)旧砂的循环利用技术
第5章 其他废弃物的循环利用技术
5.1 铸造其他废弃物的自循环利用技术
5.2 铸造其他废弃物的外循环利用技术
5.3 外部废弃物在铸造中的循环利用技术
5.4 废旧铸造设备的再制造利用技术
参考文献
我国铸件产量已位居世界首位,接近了排在第2位的美国、第3位的俄罗斯、第4位的印度、第5位的日本等铸件生产国的总和,成为了世界铸件生产“第一大国”。但是也应该看到,我国铸造业是一个能源和资源消费大户,是总废弃物的排放量大户。由于目前中小型铸造厂太多,铸造废弃物的再生和再生利用问题还没有很好解决,已成为众多铸造企业和铸造工作者的关注重点。为此,我们收集了大量参考资料,经过整理,编写了《铸造循环利用技术》这本书。
《铸造循环利用技术》共分5章:第1章概述了铸造循环利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以及基本思路和运行机制;第2章详述了钢铁旧废料的来源,以及钢铁屑和废钢铁的循环利用技术,此外还介绍了其利用实例;第3章详述了有色合金旧废料的来源,以及铝合金旧废料、镁合金旧废料、锌合金旧废料、铜与铜合金旧废料的循环利用技术,此外还介绍了其利用实例;第4章详述了砂型旧砂的循环利用技术,包括粘土砂型旧砂、水玻璃砂型旧砂、树脂砂型(芯)旧砂,以及其他砂型(芯)旧砂的循环利用技术与利用实例;第5章详述了其他一些废弃物的循环利用技术,包括铸造废水、废气和其他固体废弃物的自循环利用技术,铸造弃渣、弃砂和粉尘的外循环利用技术,外部门一些废弃物在铸造中的循环利用技术,还简述了有关废旧铸造设备的再制造利用技术。
总之,我们希望这本书能为铸造企业和回收产业的企业家、管理人员及工程技术人员提供一种有价值的铸造废弃物再生和再生利用的信息与方法。
作为一名从事铸造工作六十年的老铸造工作者,也期盼新一代铸造工作者能在现有《铸造循环利用技术》的基础上,用科学发展观和循环经济的新思维,重新审视现有铸造原辅材料的选用,现有铸造合金的分类、现有铸造方法的采用、现有铸造设备的结构设计,现有铸造企业的规模和组织形式等等,是否适合环境的协调性和友好性,是否有利于铸件的长寿命和资源的循环利用?是否有利于铸造循环经济的实施和铸造业的可持续发展?
应该说明,本书的编写得到机械工业出版社和《铸造杂志社》的大力支持,铸造杂志社的高明兰和王波两同志为编写本书提供了几乎全部参考资料。此外,在本书中还引用了许多专著和参考文献中的内容,在此谨向这些著作者表示感谢和敬意!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在内容取材等方面难免存在局限性,也可能还会有些错误和不当之处,在此敬请广大读者和铸造工作者批评指正!
陈琦 1949年从事铸造生产,1963年毕业于华中工学院铸造专业,分配在机械工业部沈阳铸造研究所担任副总工程师。曾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学会理事兼副秘书长、全国铸造信息网网长、机械工业部造型材料与重要铸件产昂质量监督检测中的常务副主任、机械工业铸造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铸造文摘杂志主编、研究生导师。
主要科研成果,曾获原机械工业部科学技术造步一等奖和二等奖。
代表何有:《铸造循环利用技术》(主编 2009年)、《实用铸造手册》(主编 2009年)、《铸造技术问题对策》第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