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从冷冲模设计的预备知识、基础知识及设计技能三个部分进行了介绍,在对冷冲压加工各工序的工艺理论基础、工艺参数的确定、模具结构设计等实践经验总结的基础上,以新的视角,对来自生产一线的实例进行了分析。通过对各种实例的剖析,将冷冲压的加工工艺及模具设计与制造的具体结构、要点一一加以详述,既按加工工序分门别类地进行介绍,又突出了各工序的综合运用。选取的实例大多是加工中的疑难杂症,所采用的工艺方案及设计的模具结构多有巧妙之处。全书内容详尽实用,结构清晰明了。
本书可供从事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工人使用,也可供相关专业在校师生参考。
前言:
模具是工业生产的重要工艺装备,是实现少、无切削不可缺少的工具,有“工业软黄金”、“金属加工业中的帝王”等美誉,广泛用于工业生产中的各个领域。
随着越来越多国外投资集团加工制造业的转移,我国已逐渐成为世界的制造业中心,而伴随着世界制造大国的形成、新时期市场经济的建立,产品市场、价格、质量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使工艺方案的制订及模具设计呈现出近乎苛刻的“优质、高产、低耗”要求,相信直接从事设计、制造的人员更有亲身的感受。
模具设计,首先是定方案,只有方案确定后才能根据相关数据进行具体的模具设计。显然,方案的选定是战略上的谋划,具体的设计则是战术上的实施。模具设计的这种特点决定了它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实用性,而这种实用能力往往须经多年生产实践的积累与总结才可获得。有鉴于此,让院校毕业生尽快地适应工作,缩短自身成长周期,便是本书写作的初衷,也是本书想极力解决的问题。
记得作者刚出校门时,分配到某大型军工企业从事冷冲压模具设计、制造工作。虽然在大学所学就是模具专业,可谓专业对口,但具体工作起来却是困难重重,最明显的感受就是实际经验甚少,而实用的参考资料缺乏,无法及时突击充电弥补,往往一个现在看来非常简单的问题都弄得手足无措。对于当时的自己,能多点实用性的参考资料该有多好!
近20年来,作者除了直接从事军工方面产品的模具设计、制造及新产品开发研制技术工作外,还与国内汽车、电器行业有过业务交流,与国外大型工程机械企业有过技术合作,与合资企业进行过相关产品零部件的开发及模具设计、制造。后来又担任上海、深圳等地的仪器仪表、无线电等民营企业的技术服务及咨询。多行业领域的涉足,使作者得到了锻炼,开拓了视野,丰富了阅历,积累了较多的素材和经验,其中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苦恼。有感于设计之路的艰辛,有鉴于自身的成长,写作此书的想法日益强烈,终成此书。
本书注重实用,大部分篇幅是对实例的分析,力图通过对各种实例的剖析,将冷冲压加工工艺方案及模具设计与制造的具体结构、要点一一加以论述。为此,既按冲压加工工序分门别类地进行介绍,又突出各工序的综合运用。书中选取的实例均来自生产一线,而且大多数是加工中的“疑难杂症”,所采用的工艺方案及设计的模具结构多有巧妙之处,相信这种安排是读者最希望看到的,也会对读者有一定的帮助。考虑到循序渐进的原则,在书中前几章对冲压变形过程的基本原理进行了简述,同时介绍了冲压模具设计中需用的、又经自己使用验证的各种计算公式、数据资料、典型结构,以期使读者既能把它当作一本提高实际工作能力的参考书,又能当成日常工作中的手册。然而,由于工作接触范围所限,本书对大型覆盖件模、高精度级进模、数控加工技术及计算机CAD/CAM/CAE技术尚未涉及,恳请读者谅解。
本书由钟翔山主笔,特邀钟礼耀高工、钟翔屿博士、孙东红高工、钟静玲高工、周莲英、曾冬秀、陈黎娟参与编写和整理资料工作,在此对他们的辛勤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谢。全书由钟翔山整理统稿,钟翔山、钟礼耀校审。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得到了中联西北工程设计研究院工艺所高级工程师张正修老师的教诲和热情帮助,以及同行及有关专家的指导和鼓励,在此一并表示由衷的感谢!尽管本书经过了作者十多年的酝酿、积累、储备,然而由于水平有限,经验不足,疏漏错误之处难免,热诚希望读者指正.
目录:
前言
第1章 冷冲压设计预备知识
第2章 冲裁模设计基础
第3章 弯曲模设计基础
第4章 拉伸模设计基础
第5章 成形模设计基础
第6章 冲裁模设计技能
第7章 弯曲模设计技能
第8章 拉伸模设计技能
第9章 成形模设计技能
第10章 复合模设计技能
第11章 级进模设计技能
第12章 冷冲压工艺规程的编制技能
附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