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一对一服务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咨询电话:400-008-1115
  • 登录注册 >>
  • 选择书籍 >>
  • 填写订单 >>
  • 提交订单 >>
  • 等待收货
www.otoworld.cn
印制电路板电镀
出版日期:2008-6 作    者:毛柏南 编著
出 版 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语    言:简体中文
条    码:978-7-122-02040-6 重    量:0KG
页    码:184页 版    次:1版1次
装    帧: 开    本:32开
类    别:1411 国    家:中国
市场定价:15.00 OTO价格:12.45 为您节省:¥2.55
联系我们 在线服务
服务电话:0755-89631115
400-008-1115
 

印制电路板电镀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针对图形电镀法和SMOBC法制作印制电路板的工艺,全面讲述了印制电路板制造过程中电镀铜、镀金、镀锡铅合金等工艺规范和质量控制要点;同时,对与印制电路板制造技术相关的机械加工、蚀刻工艺、丝网印刷、热风整平等技术要求和规范进行了介绍。本书可供电镀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和一线工人阅读,也可供从事电镀研究的人员参考。

前言:

  印制电路板是计算机、移动电话、程控交换机等电子整机设备的重要部件,印制电路板(PCB)生产作为电子工业中最基础和最活跃的产业之一,发展迅速。它的制造流程包括十几甚至一百多道工序,涉及材料学、电化学、光化学、电子技术、印刷技术、数控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等多门学科和技术。目前,印制电路技术已发展成为一门完全独立、自成体系的生产技术,而电镀是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本书结合笔者多年的生产实践,主要针对图形电镀法和SMOBC法制作印制电路板的工艺,重点讲述印制电路板制造过程中电镀铜、化学镀铜、镀金、镀锡铅合金等工艺规范和质量控制要点,分析各种镀覆工艺常见的故障并指出其解决方法;具体阐述与印制电路板制造技术相关的机械加工、蚀刻工艺、丝网印刷、热风整平等技术,指出各种工艺的技术要求和操作规范。本书可供电镀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和一线工人、印制电路板生产企业的工作人员参考。本书编写过程中,宁苟栓工程师、叶人龙高级工程师、任文清高级工程师提出了许多修改意见和建议,并进行了审阅工作,在此表示感谢!由于作者水平所限,不当之处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编者

目录:

第1章印制电路板电镀1
11概述1
111传统的印制电路板电镀流程1
112直接电镀工艺的出现及发展2
12印制电路板制作过程所涉及的表面涂覆工艺及流程3
121孔金属化3
122热风整平技术3
13双面印制电路板图形电镀法4
131图形电镀法工艺流程4
132SMOBC工艺流程4
第2章印制电路板的机械加工、制版和图像转移6
21印制电路板机械加工6
211概述6
212机械加工的分类6
213印制电路板冲裁加工7
214印制电路板钻孔过程中易产生的质量问题19
215印制电路板外形加工20
216机械加工缺陷分析与预防23
22照相制版25
221概述25
222照相底图的制作26
223光绘底版的检验28
23光化学图像转移技术30
231概述30
232光致抗蚀剂31
233光致抗蚀剂膜层的主要成分及作用34
234干膜光致抗蚀剂胶膜的应用36
235干膜光致抗蚀剂的技术条件36
236图像转移42
24印制电路板丝网印刷工艺51
241印制电路板丝网印刷工艺概述51
242丝网的选择51
243绷网的基本方法及质量要求52
244丝网印刷刮板的选择54
245印制电路板丝网印刷中易出现的故障及纠正方法56
第3章化学镀铜61
31化学镀铜工艺流程61
32化学镀铜前基板清洁处理工艺61
321基板除油61
322孔壁处理62
323粗化处理63
324活化处理65
325化学镀铜68
33化学镀铜层的质量控制74
331化学镀层结合力75
332化学镀铜层的韧性76
333电阻率76
34化学镀厚铜77
35化学镀铜容易出现的几个质量问题78
36化学镀铜溶液的日常维护79
第4章电镀铜80
41印制电路板电镀铜的作用及要求80
411印制电路板电镀铜的作用80
412印制电路板对电镀铜层的基本要求80
42印制电路板用高分散能力电镀铜溶液82
421高酸低铜光亮型高分散能力镀铜液配方82
422电镀铜电极反应机理82
423硫酸盐镀铜溶液的配制83
424光亮酸性镀铜溶液中各成分的作用84
425硫酸盐镀铜溶液操作条件的影响86
第5章电镀锡铅合金93
51概述93
52印制电路板镀锡铅工艺流程93
53印制电路板电镀锡铅合金94
54氟硼酸盐镀锡铅合金溶液组成及工艺条件95
55氟硼酸盐镀锡铅的机理95
56镀液配制96
57镀液中各成分的作用与用量96
571Sn2+与Pb2+96
572氟硼酸97
573硼酸97
574添加剂97
58操作条件的影响98
581电流密度98
582温度98
583溶液的搅拌98
59工艺维护98
510锡铅合金镀层质量控制99
511锡铅合金镀层的退除100
5111退除锡铅合金工艺100
5112退除锡铅合金层质量控制101
512镀液常见故障及纠正方法101
第6章印制电路板蚀刻工艺103
61概述103
62酸性氯化铜蚀刻液104
621特点104
622蚀刻液化学反应104
623酸性蚀刻液蚀刻印制板工艺流程105
624酸性氯化铜蚀刻液配方105
625酸性氧化铜蚀刻的影响因素105
63蚀刻液的再生107
64酸性氯化铜蚀刻液在蚀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08
641光致抗蚀剂的损坏108
642蚀刻速率下降108
643溶液出现沉淀物108
644铜表面有残渣108
65碱性氯化铜蚀刻液109
651特点109
652蚀刻过程中的主要化学反应109
653碱性氯化铜蚀刻液蚀刻工艺流程109
654碱性蚀刻液配方110
655影响蚀刻速率的因素110
66蚀刻液的人工调整111
67碱性蚀刻印制电路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12
671蚀刻速率太低112
672 蚀刻液中产生沉淀物112
673抗蚀镀层有浸蚀损坏现象112
674铜表面发黑,蚀刻出现困难112
68印制电路板蚀刻质量的检验112
681镀层增宽现象112
682镀层突沿现象112
69蚀刻质量的控制113
691退膜113
692碱性蚀刻113
第7章印制板插头镀金116
71印制电路板镀金116
72插头镀硬金工艺流程117
73粘贴保护胶带117
74插头部分退除锡铅合金117
741退锡铅溶液配制方法118
742退锡铅合金溶液配方能力简介118
75印制电路板插头镀镍119
751印制电路板插头镀镍工艺配方及操作条件119
752镀镍溶液配制119
753镀镍溶液各成分的作用120
754镀镍溶液操作条件的影响121
755普通镀镍溶液的维护122
756普通镀镍溶液常见故障及纠正方法123
76印制电路板插头镀硬金124
761常用镀金工艺配方及操作条件125
762镀金溶液配制方法125
763镀金液中各成分作用126
764镀金操作条件的影响127
765镀金溶液维护和调整128
766不合格镀层的退除及回收128
767印制电路板插头镀金常见故障及纠正方法129
第8章印制电路板化学镀镍金130
81概述130
82化学镀镍的主要功能130
821提供金沉积的表面130
822孔隙率131
823硬度131
824化学镀镍层的电性能133
825化学镀镍层的接触电阻133
826化学镀镍层的热性能134
83化学镀镍金工艺流程134
831酸清洗134
832微腐蚀134
833酸预浸134
834催化134
835酸后浸134
836化学镀镍135
837浸镀金135
838水漂洗、回收、干燥135
84化学镀镍工艺原理135
841化学镀镍催化原理135
842化学镀镍原理136
85浸金原理136
86化学镀镍金工艺控制137
861预处理137
862催化反应137
863酸后清洁处理138
864化学镀镍138
865浸镀金139
87化学镀镍金对印制电路板可焊性的影响139
88化学镀镍金的常见故障及可能原因140
第9章热风整平技术141
91概述141
92热风整平所用材料的性能要求141
921助焊剂141
922焊料142
93热风整平工艺142
931热风整平工艺流程142
932热风整平143
94热风整平焊料层质量控制145
95常见故障及纠正方法145
第10章印制电路板镀层的一般技术要求及检验方法147
101印制电路板外形尺寸147
102导电图形的尺寸147
103孔的尺寸及误差148
104矩形孔尺寸及允许误差149
105安装孔尺寸及允许误差149
106孔位150
107孔与焊盘的偏移150
108印制插头厚度及允许误差151
109印制插头镀层结合力151
1010印制插头镀层的耐磨性151
1011金属化孔孔电阻152
1012金属化孔耐电流冲击规范标准152
1013印制导线电流冲击检验153
1014印制导线负载能力153
1015印制电路板的可焊性154
1016镀层厚度154
1017阻焊膜附着力155
1018印制电路板翘曲度155
1019印制电路板表面污染155
附录157
附录一电镀常用计算方法157
附录二化学镀铜质量控制方法158
附录三专用名词简介160
附录四印制电路板制造常用金属物理性质数据161
附录五常用盐类金属含量数据162
附录六电化当量数据162
附录七1μm厚度镀层质量163
参考文献164目录
第一章绪论1
第一节香精香料及香气1
一、 香料及其分类3
(一) 植物性天然香料及其香气4
(二) 动物性天然香料及其香气6
(三) 人造香料9
二、 香精及其分类10
(一) 食用香精10
(二) 日用香精11
(三) 工业用香精12
第二节香气与分析12
一、 香气化学12
(一) 分子结构对香气的影响13
(二) 香气产生25
二、 香气的特点及分析28
(一) 香气分类28
(二) 香气的强度30
(三) 香韵32
三、 香气化学与香气分析的关系33
第三节香气分析进展35
一、 感官分析35
二、 仪器分析37
三、 感官分析与仪器分析的特点39
第四节特征化合物分析与加香41
一、 特征化合物41
二、 特征化合物分析思路43
三、 现代化学前处理和计量学使香气特征化合物分析成为可能45
四、 特征化合物分析在“香活动”中的应用47
(一) 调香47
(二) 仿香与反仿香53
(三) 创香56
参考文献60
第二章香气的感官分析61
第一节人类嗅觉功能61
一、嗅觉器官61
二、嗅觉过程63
三、电子鼻(仿生鼻)67
第二节感官分析69
一、香气特征的描述69
(一)感官分析概念69
(二)香气的描述71
二、感官分析73
参考文献77
第三章香气仪器分析79
第一节香气物质样品的前处理79
一、样品采集和制备79
(一)样本79
(二)活体香气的采集79
(三)实验室样品的制备81
二、香气前处理方法的选择84
(一)分离方法的选择84
(二)浓缩89
第二节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91
一、气相色谱分离91
(一)柱选择92
(二)进样技术94
(三)程序升温操作94
(四)全二维色谱/质谱95
二、色谱/质谱检测器98
三、气相色谱/ 嗅觉计(GC/O)法101
(一)概述101
(二)GC/O的定性和定量方法104
第三节液相色谱109
一、液相色谱分离109
二、速率理论110
(一)液相色谱速率方程110
(二)影响柱效的因素111
(三)柱外效应113
三、 HPLC系统113
(一)高压输液系统114
(二)进样系统114
(三)色谱柱115
(四)检测器115
四、 LC/MS接口115
第四节色谱/质谱分析条件的优化118
一、色谱分离条件优化的原理118
二、色谱分离条件优化的操作步骤120
三、液相色谱分离条件优化的概况122
第五节数据处理123
一、色谱/质谱分析数据处理123
(一)重叠色谱峰的解析123
(二)香气成分结构鉴定124
二、从香气分析结果得到特征化合物的信息129
(一)聚类分析129
(二)因子分析和主成分分析132
(三)实例分析134
第六节点评:香气仪器分析的关键点139
参考文献142
第四章前处理技术应用实列146
第一节常用前处理技术应用实例146
一、蒸馏法146
(一) 基本概念146
(二) 水蒸气蒸馏法分离海南黑胡椒香气实例147
二、 顶空法149
(一) 基本概念149
(二) 烟草香气的测试实例151
三、 液液萃取152
(一) 基本概念152
(二) 液液萃取秘鲁浸膏中致香成分实例154
四、 同时蒸馏萃取155
(一) 基本概念155
(二) 同时蒸馏萃取实验试样实例156
五、 液固索氏萃取160
(一) 基本概念160
(二) 索氏提取铁皮枫斗香气实例161
第二节香气专用前处理技术的应用实例165
一、 基质固相分散技术分析165
(一) 基质固相分散技术原理165
(二) 基质固相分散技术分析腐乳露分析实例165
二、 固相微萃取技术176
(一) 固相微萃取原理176
(二) 酸奶香气分析实例180
(三) 固相微萃取分析条件的选择186
三、搅拌子吸附萃取(stir bar sorptive extraction,SBSE)215
参考文献218
第五章色谱理论计算及化学计量学实例219
第一节预测香叶油中八种特征物保留时间219
一、预测保留时间的理论依据和技术路线219
(一)基本公式219
(二)预报程序升温的出峰时间技术路线220
二、实验及数据处理222
(一)仪器工作条件222
(二)香叶油的恒温实验222
(三)预报程序升温的出峰时间227
(四)香叶油保留时间计算过程228
第二节七种烟用香精的主要化学成分分析232
一、技术路线232
二、实验232
(一)仪器工作条件232
(二)样品232
(三)实验操作条件选择232
三、实验及其结果235
四、数据处理243
参考文献245
第六章GC/O技术应用实例246
第一节水果中特征香气化合物的GC/O分析实例246
一、实例61:利用GC/O和GC/MS来确定新鲜西番莲果中特征
香气化合物246
(一)分析技术路线246
(二)分析步骤246
(三)检测结果和讨论247
二、点评61:GC/O鉴定致香特征物质的关键点256
(一)取样技术256
(二)共流出物260
第二节酒类特征香气化合物的GC/O分析实例260
一、实例62:龙舌兰酒的GC/O分析260
(一)分析步骤261
(二)检测结果和讨论261
二、实例63:苏格兰威士忌酒分析268
(一)分析步骤269
(二)检测结果和讨论270
三、点评62:GC/O技术的不足与改进273
(一)GC/O中的标准物质273
(二)嗅辨员培训274
第三节香气物质稳定性研究中GC/O应用实例275
一、例64:咖啡致香成分稳定性研究275
(一)咖啡致香成分275
(二)咖啡香精稳定性的实验278
(三)点评63:香气物质的稳定性280
二、实例65:维生素B1降解的跟踪检测283
(一)实验283
(二)结果与讨论284
(三)小结288
参考文献288
第七章天然化合物香气分析实例290
第一节蔬菜、食用菌、谷物的香气分析实例290
一、实例71:芹菜香气分析290
(一)实验290
(二)结果与讨论291
二、实例72黄瓜香气分析294
(一)实验294
(二)结果与讨论295
三、实例73:香菇香气分析297
(一)实验297
(二)结果与讨论298
四、实例74:大米香气分析302
(一)实验302
(二)结果与讨论303
五、点评71306
第二节香辛化合物香气分析实例308
一、实例75:胡椒香气分析308
(一)实验308
(二)结果与讨论309
二、实例76:生姜挥发物分析311
(一)实验311
(二)结果与讨论312
三、实例77:大蒜挥发油分析315
(一)实验315
(二)结果与讨论315
四、实例78:鱼腥草分析318
(一)实验318
(二)结果与讨论319
五、点评72321
第三节花卉水果香气分析实例324
一、实例79:桂花香气分析324
(一)实验324
(二)结果与讨论325
二、实例710:水仙香气分析327
(一)实验327
(二)结果与讨论328
三、实例711:白兰花香气分析330
(一)实验330
(二)结果与讨论332
四、实例712:芒果香气分析337
(一)实验337
(二)结果与讨论338
五、实例713:山楂香气分析342
(一)实验342
(二)结果与讨论343
六、实例714:草莓香气分析347
(一)实验347
(二)结果与讨论347
七、点评73352
(一)花香、水果香气分析352
(二)水果香气的来源356
参考文献361
第八章发酵食品香气分析实例363
第一节调味品香气分析实例363
一、实例81:酱油香气分析363
(一)实验363
(二)结果与讨论364
二、实例82:细菌型豆豉香气分析369
(一)实验369
(二)结果与讨论369
三、实例83:SPME法测定醋、腐乳露香气分析371
(一)实验371
(二)结果与讨论372
四、点评81373
第二节酒类香气分析实例375
一、实例84:白酒香气分析375
(一)实验375
(二)结果与讨论376
二、实例85:黄酒香气分析377
(一)实验377
(二)结果与讨论377
三、实例86:葡萄酒香气分析378
(一)实验378
(二)结果与讨论379
四、实例87:果酒香气分析383
(一)实验383
(二)结果与讨论383
五、点评82386
(一)白酒386
(二)其他类型酒387
参考文献389
第九章肉、鱼类香气的分析实例390
第一节肉类产品的香气分析实例390
一、肉类产品简介390
二、实例:91牛肉香气分析390
(一)实验390
(二)结果与讨论392
三、实例92:金华火腿香气分析399
(一)实验399
(二)结果与讨论400
四、实例93:烤肉香气分析403
(一)实验403
(二)结果与讨论405
五、实例94:烟熏腊鸡肉香气分析410
(一)实验410
(二)结果与讨论411
六、实例95:猎肉香气分析415
(一)实验415
(二)结果与讨论416
七、点评91419
八、点评92422
(一)酶促香气生成422
(二)非酶产香423
第二节鱼肉的香气分析实例425
一、鱼肉产品简介425
二、实例96:12种鱼的香气分析426
(一)实验426
(二)结果与讨论427
参考文献450
第十章烟与茶分析实例451
第一节烟草分析实例及研究进展451
一、烟草加香及其评价451
二、卷烟生产过程451
三、实例101:以电子鼻判别不同级别的卷烟452
四、实例102:同类型烟草质量的评定455
五、烟草和烟气中香味成分的全分析461
六、点评101仪器分析与卷烟生产466
(一)仪器分析的作用466
(二)仪器分析结果处理474
第二节茶香分析实例及研究进展477
一、茶的生产与分析477
二、实例103无锡毫茶香气分析477
(一)实验477
(二)结果与讨论478
三、实例104:研究中国红茶中特征香气化合物482
(一)实验482
(二)分析和评价结果483
四、点评102:茶香的研究489
参考文献492
第十一章香气分析在香精香料生产过程中应用实例493
第一节香原料分析493
一、实例111:精油分析493
(一)实验493
(二)结果与讨论493
二、实例112:浸膏分析496
(一)实验496
(二)结果与讨论497
三、点评111 香精香料与仪器分析501
(一)香精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501
(二)香原料、香精仪器分析技术路线502
第二节产品鉴定分析503
一、实例113:中国肉桂油掺杂鉴定503
(一)实验503
(二)结果与讨论503
二、实例114:岩兰草油掺伪物质的GCMS检测506
(一)实验506
(二)结果与讨论506
三、实例115:麝香掺伪鉴定分析509
(一)实验509
(二)结果与讨论510
四、点评112天然香原料产品鉴定512
(一)对于掺假的样品512
(二)仪器分析516
参考文献516

读者对象:

  本书可供电镀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和一线工人阅读,也可供从事电镀研究的人员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