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一对一服务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咨询电话:400-008-1115
谈今年中国模具发展现状与未来方向
http://www.otoworld.cn 2010年6月17日 10:07:18

2010年中国模具发展现状与未来方向

2010/6/4/16:10  来源:慧聪五金网  作者:欣宇  
 

   【慧聪五金网】被誉为“现代工业生产之母”的模具,是工业零件成型过程的重要工艺装备,是汽车、摩托车、电机、电器、IT产品、办公自动化设备、飞机、船舶、列车等工业门类的重要基础装备。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已发展成为模具生产和使用大国。

    贸易逆差一直存在

    据海关统计资料,2008年,中国模具进出口总额为39.26亿美元。其中,进口总额为20.04亿美元,出口总额为19.22亿美元。2009年我国模具进出口总额为38.07亿美元,比2008年下降了3.03%。其中进口总额为19.64亿美元,比2008年减少2%;出口总额为18.43亿美元,比2008年减少4.11%。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进、出口额都有下滑,逆差一直都是存在的。

    对技术不是去“培育”而是去“买”,这是一直以来我国企业坚持的行业发展方略。我们意识到在技术特别是核心制造领域的技术劣势,国家与企业都有志于改变目前这种被动的困局,为了加快发展步伐,缩短技术升级的时间。政府与企业都倾向去买入技术与机械,设备要买高配置的。培育人才需要时间,不如去买更方便。现在有很多民营企业其设备比外资企业、比日本的都先进,还聘请日本的技术人员或技术顾问、副总经理在现场进行指导。正是我们不遗余力地引入高价的机械设备与人才,维持着这么多年的贸易逆差。

    在高端技术上有所差距

    目前世界上超过40%的模具产品都是在中国制造,世界几大顶尖IT、数码产品都是由中国代工,在模具制造领域中国的水平已经与国际接轨。但在高端精密机床技术方面,我们暂时还有差距,主要原因是由于掌握技术的国家在限制技术的外流,日本、德国对高端机床是限制出口的,比如,德马吉的高端五轴联动机床就限制出口到中国的。甚至连高端技术人员到外地就业也是有所限制的,他们在担心人员的流失也伴随着技术的外流。另一个更重要的因素是我们没有培养人才,没有注重技术研发的习惯。这个原因与上面“只注重买入”是有关联性的。

    发展高端机床装备,积极应对高精需求

    现在我国己能生产为B级及以下档次轿车及其他乘用车和商用车等配套的全套汽车模具,为电子行业配套的精度达2μm,寿命达2亿次以上的精密高速多工位级进模,单套模具重量超过100吨的巨型模具,长达6米的大型多工位级进模具,导光板模具、光盘模具、生物芯片模具等许多高水平模具。一些企业生产的多工位级进模已可在2000次/分的高速冲床上使用,精度可达1μm。在大型塑料模具方面,国内已能生产43英寸大屏幕彩电和65英寸背投式电视的塑壳模具、汽车保险杠和整体仪表板等塑料模具等。在精密塑料模具方面,国内已能生产照相机和手机塑料件模具、多型腔小模数齿轮模具及精度达5μm的7800腔塑封模具等。

    伴随着制造业的发展,产品零件微型化和精密度要求的提高,对模具加工精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有些模具的加工精度要求在1μm以内,这就要求发展超精加工。用于汽车、飞机、精密机械的微米级精密加工;用于磁盘、磁鼓制造的亚微米级(0.01μm)精密加工;用于超精密电子器件的毫微米级(0.001μm)精密加工。

    模具成型零件日渐大型化和零件的高生产率要求一模多腔,几吨到几十吨的模具非常普遍,一模几百腔,甚至上千腔。因此要求机床工作台面能承受大重量,这就要求设备必须具有大承重和高刚性的特性,还必须有足够大的台面尺寸和工作行程与之相适应。另外,模具型腔多为复杂的空间六曲面及沟槽所构成,且许多模具具有深孔腔,这就要求机床具有多轴联动及良好的深孔腔综合切削能力,以达到对3D曲面的高精度、高速度和高稳定性加工。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本站证实,仅供参考。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如果损害到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