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创新自醒 全国工信科技大会在京召开
中国机床网 时间:2016年11月30日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关键是依靠科技创新转换发展动力,根本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根基是人才。11月24日,全国工业和信息化科技创新大会在京召开。会议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总结近年来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创新工作成效,部署“十三五”时期工业和信息化系统产业创新的重点任务,并宣读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马凯关于推进工业和信息化领域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要批示。
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苗圩在会上作了题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深入推进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建设》的重要讲话。苗圩指出,工业和信息化系统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全面认识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明确制造业在创新中的责任担当,增强创新自觉,提升创新自信,深化创新自醒。
工信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怀进鹏主持会议并要求工业和信息化系统各单位要结合实际,认真学习领会,研究制定贯彻落实的思路措施,切实把会议精神落到实处。
技术创新工作收效显著
苗圩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工业和信息化领域的技术创新工作卓有成效。一是技术创新能力快速提升。实施科技重大专项成效显著,28纳米芯片制程工艺进入量产,C919大型客机总装下线,运-20大型运输机交付部队列装,我国主导的TD-LTE技术成为4G主流国际标准之一,商用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实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新一轮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工程,加快创新成果产业化。积极推进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建设,军民科技协同创新水平明显提升。
二是产业协同创新体系加快形成。国家和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取得积极进展,国家动力电池创新中心6月成立,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建设方案已通过论证。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断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逐步深化,中小企业创新活力得到进一步释放。
三是产业技术基础不断夯实。实施工业强基工程,安排253个示范项目,总投资约379亿元,培育了60家知识产权运用标杆企业,云计算安全框架等97项提案成为国际标准。开展工业质量品牌创新专项行动,确定172个质量标杆。
四是创新体制机制环境不断完善。组建了工信部产业发展促进中心,建立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机制。形成部门规划体系,落实好税收优惠等创新促进政策,推动大企业与互联网企业跨界合作、建设众创孵化平台。
重点抓好六方面工作
苗圩指出,全国各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推动技术创新工作付出了积极努力,取得了明显成效,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明显提升,但同时要清醒地看到,产业创新能力较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工业和信息化系统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把创新摆在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着力推动创新驱动发展,补齐创新能力、质量品牌和工业基础方面短板;坚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根本任务,着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坚持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着力构建制造业创新体系,加快产学研深度融合,培育培养一批创新型优秀骨干企业和领军人才。
苗圩要求,工业和信息化系统要抓好六方面工作。一是继续抓好科技重大专项组织实施。要继续组织4个科技重大专项的实施,全面启动实施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重大专项。二是全面实施《中国制造2025》五大工程。深入实施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智能制造工程、工业强基工程、绿色制造工程、高端装备创新工程。三是大力推进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落实好《国务院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支持制造企业建设双创平台,支持大型互联网企业、基础电信企业建设双创服务平台。四是积极参与“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启动一批体现国家战略意图的重大科技项目和工程。主动作为,加快项目实施,服务国家战略目标。五是加快完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强化企业创新主体,提升企业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能力,优化完善标准体系,实施“三品”战略,提升产业竞争力。六是持续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围绕制造业创新发展的重大需求,培养造就一批优秀企业家和高水平经营管理人才;打造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形成门类齐全、技艺精湛的技能人才队伍。
本次会议采用电视电话会议方式,在各省(区、市)开设分会场,江苏省经信委、广东省经信委、中石化九江分公司、国联汽车动力电池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和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等5家单位在会上进行了交流发言。在京直属单位、部属高校、北京市经信委、北京通信管理局以及驻部纪检组、部机关各司局负责同志在北京主会场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