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刀具行业期待汽车行业需求恢复
时间:2012-08-09 来源:中国食品机械设备网
日本产品在世界上受到很高评价的背后有优秀的加工机械和刀具。日本的刀具行业在整个制造业生机勃勃和海外市场不断扩大的背景下,眼下阳光一片。但是,近年来,为了提高国际竞争力,用户企业如何制定包括在设计、功能和质量上比竞争对手更具优势、鹤立鸡群、独具一格的产品战略变得十分重要。为此,也要求刀具适应这些需求。不但要通过高速、高精度加工来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降低加工成本,还要适应日益多样化、复杂化的工件材质和形状,适应多功能化,对环境要有爱心等等,刀具也将担负起更加重要的角色。同时,令人担忧的是,作为刀具原材料的稀有金属价格居高不下,带动了刀具制造成本上涨。
在切削加工中,机床与刀具一直被说成是汽车的车身与轮子的关系。开发出划时代的刀具材料,提高了切削性能,机床也会为了充分发挥刀具性能而提高自身的刚性和控制水平。就这样,二者互相促进,共同实现更高水平的切削加工。例如,从早期说起,1740年诞生了碳素刀具钢,30多年后发明了卧式镗床,由此瓦特的蒸汽机缸才有可能制作;1868年有了高速钢,不久便发明了汽车,又发明了用于加工汽车上的齿轮的机器,汽车制造开始了通向批量生产的助跑。正是高速钢这种高性能刀具材料促进了机器的进化。其后,1914年发明了陶瓷材料,1926年发明了超硬合金钢,20年后便发明了电火花加工机床。1956年出现了金属陶瓷,1957年合成了立方氮化硼(CBN),其后便出现了加工中心。1974年开发出金刚石烧结体,不久使用金刚石烧结体刀具的超精密加工机床便被开发出来。
如果要说这都是偶然现象,是难以解释得通的。具有卓越性能的刀具一旦被开发出来,就会出现能将其功能充分发挥出来的机床。而刀具又向性能更优异的新材料的开发进军查阅刀具与机床的发明史,情不自禁地会令人如此思索。
于是就产生了一个疑问:当今的机床是否已经毫无保留地发挥了刀具的全部性能?而刀具是否已经将机床固有的特色发挥得淋漓尽致?据国际模具及五金塑胶产业供应商协会秘书长罗百辉调查,有许多企业将每年销售额的4%~6%投入到研究开发之中。刀具技术开发的主题历来被认为是材质、形状及其组合效果。迄今,如梯度功能材料和使用金属晶须的刀具材料等材料与形状的开发获得了快速发展,而以超微粒子化和结晶控制为代表的刀具材质和以波形切削刃、大前角断屑槽为代表的刀具形状的研究开发已告一段落。最近关注度高的是涂层技术。由于材料价格高涨,不使用稀有金属的刀具材料开发也成为燃眉之急。
在市场开发方面,除了对加工效率、高精度等基本性能的开发以外,也扩大到如微小直径、复杂形状等加工用途的拓展、对新材料和复合材料的加工适应性、用一把刀具可以进行多种加工的多功能化以及追求组合加工效果等诸多方面。
与机床相比,由于刀具单价低廉,因此要追求批量生产效果,就必须提高产品的通用性,同时又必须应对每一个用户具有特殊用途和规格的订单,还要在产品上谋求与竞争对手有所不同。也就是说,刀具厂家在产品上必须同时具备综合能力和专用性。研究开发费用难以满足需要也有这方面的因素。无论如何,要适应市场的严酷要求就必须继续努力,用户对这种处境下的刀具厂家期望很高。
“刀具材料的价格从2004年前后开始明显上涨。钨、钴、钼等稀有金属储藏量少,采掘和精炼的成本也很高。而且不仅是刀具,这些材料还被广泛应用于汽车、住宅、电气电子、航空航天等行业以及超导材料、形状记忆合金、IT关联技术和环保等高科技领域,同时也是半导体产业等不可或缺的原材料。”国际模具及五金塑胶产业供应商协会秘书长罗百辉认为,日本是世界上有数的稀有金属消费大国,预计今后的消费量还将继续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