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一对一服务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咨询电话:400-008-1115
湘潭高新区发展新能源模具产业
http://www.otoworld.cn 2012年6月27日 8:46:14

湘潭高新区发展新能源模具产业 增强核心竞争力
2012-06-25   来源:金模网
       

    和很多国家高新区一样,湘潭高新区成立之初,辖区内基本上是一片荒芜,杂草丛生,没有一条像样的路,也没有一栋像样的建筑。如今,湘潭高新区里已经是高楼林立,知名企业云集。但和很多国家高新区不一样的是,湘潭高新区在1992年成立时只是湖南省级高新区,真正获准进入国家高新区行列经过了多年的努力,用园区管理者的话说,“整个过程犹如经历了一场激烈的跨栏比赛”。

  由于地处非省会城市,又没有先发优势,湘潭高新区的发展之路颇为艰辛,而支撑他们迈过一个又一个困难,并在国家高新区中占据重要位置的“法宝”就是创新。自成立以来,尤其是2009年前后,湘潭高新区通过创新体制、创新思维、创新环境,成为我国中部高新区的创新典范。

  成立之初,湘潭高新区的干部大多是从党政机关直接委派或抽调而来,计划经济意识、官本位思想等还一定程度上存在于一些人的头脑中。

  要创造“高”、“新”的业绩,首先要有发展思路。经过一番炼狱般的磨砺,湘潭高新区人决心拿出“壮士断腕”的勇气,从员工们最关注的“位子”、“票子”、“车子”改起——其目的只有一个,最大限度调动全体人员的积极性。

  这里说的“位子”包括工作岗位也包括职务。2003 年 ,湘潭高新区在湘潭市的行政事业单位中,率先打破身份界限,实行全员聘用制,不管是体制内在编人员还是体制外聘用人员,不管是部门负责人还是普通工作人员,在园区内都要竞聘上岗,并可以合理流动。

  在具体执行中,所有员工一律平等,实行一年一聘,真正形成了“能者上、庸者下”的管理格局。有些年初还是主任、局长,到了年末却成了一般办事员。当然,也有不少招聘来的年轻干部通过竞聘走上了领导岗位。近年来,湘潭高新区就有近30名体制外聘用人员竞聘到副科长、科长、副局长、主任等重要岗位。

  在市场经济时代,“票子”问题牵动着到每一位员工敏感的神经。在收入分配上,湘潭高新区实行严格的绩效岗薪制,不以资历论薪酬,而以业绩分高下。他们将园区内100多个岗位全部定岗定责,不同的岗位有不同的报酬。具体到人,既有年薪制,也有月薪制,并对特殊人才实行特殊待遇。比如说从事孵化器建设工作的创业中心主任就拿着20万元的年薪,比湘潭高新区领导班子任何一个成员的工资都要高。碰到眼红心热讲怪话的,湘潭高新区负责人一句话就给顶了回去:“如果你能胜任这个岗位,随时欢迎竞聘。”

  当然,定了岗位和职责,还要看你在这个岗位上干得怎么样。湘潭高新区每个员工的工资还与其所在部门以及个人的绩效挂钩。除基本工资按月发放外,每个岗位另设不同标准的绩效考核奖。园区绩效考核办对每个部门进行季度考核,按考核得分计算整个部门当月绩效收入,然后由各部门根据岗位系数和内部二次考核分配核算到人。这样,绩效标准相同的岗位可能因为每个季度的业绩不一样,绩效收入相差几百甚至上千元。这就从制度上避免了“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弊病。

  “车子”改革是让很多单位感到头疼的事。面对车辆管理中的诸多漏洞和因此产生的巨大开支,许多单位都动过“车改”的念头,可由于难度太大,99%的单位最终作出了一致选择:维持现状。

  2008年,湘潭高新区在湘潭市机关事业单位中率先将改革的利剑指向了“车子”:不到两个月时间,湘潭高新区公车制度改革全面铺开,各部门、单位的公务用车全部裁掉。对申请并获批私车公用的人员,园区管委会给予适当的货币补助。以一辆公车一年在人员工资、保险、折旧等方面的费用5万-6万元计算,湘潭高新区每年在这方面的行政性开支就可节减数十万元。

  近年来,湘潭高新区致力于创新,不断强化机关规范化建设,积极推进岗位管理、制度管理、流程管理、定置管理、数字化管理和办公自动化协同管理等,促进了工作的规范化,真正做到了按制度办事,以制度管人。

  服务企业、服务基层是湘潭高新区对自身的定位和职责要求。为提高服务水平,湘潭高新区根据各部门工作性质及工作职责,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反复分析、探讨,按照简化办事程序的原则,制定并出台了18项综合管理流程,包括项目入园、工程建设、科技孵化、合同管理、技改(基建)立项、科技计划申报、产业“110”投诉处理以及公文管理、会议审批、接待安排、考核奖惩等。在制定好这些流程之后,将其以图表的形式进行标示,并作为《湘潭高新区管委会工作规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每个流程图中又分别标明每一个节点名称及对应责任部门,外来办事人员只要一看流程图,就知道要经历的程序和该找的部门(单位),省去了许多“无头苍蝇”式的寻找,增强了工作的针对性;而内部工作人员一看流程,即便是初涉此项工作,亦能依“程”而行,不走弯路。

  “在这里创办企业,我们不会遭遇繁琐的程序,需求也都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回应。”湘潭高新区多位企业家的感受是对湘潭高新区的最高评价。

  2002年,湘潭高新区面临是去还是留的选择。湘潭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认为“一个地方如果没有高新技术作为支撑的话,将会是一盘散沙的格局”, 重新明确了湘潭高新区的发展定位:高擎火炬,形成特色,提升产业,领跑湘潭。

  在这样的背景下,湘潭高新区大胆提出了“以商招商,招商引业,打造精品园区,发展特色产业”的发展思路。

  在全国产业梯度转移的新形势下,为了吸引资本,打造产业集群,延伸产业链条,湘潭高新区决定建设专业园区。湘潭高新区主要负责人明确表示,要按照“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的方向,依托特色产业园区,初步形成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联动、上下游企业聚集、具有竞争优势的两大产业集群,从而成为湘潭市乃至湖南省技术创新活跃、产业特色突出、园区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基地。

  在此思路下,2003年湘潭高新区动工兴建了湘潭(德国)工业园。2004年2月,湘潭(德国)工业园正式开园,对接德国先进的制造业技术、管理和优秀品牌,优势互补、联袂发展,由此吸引了中德两国的建材、机电、环保企业前来落户。从此,园区经济发展驶上了快车道,连续8年,湘潭高新区的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都达到45%以上,尤其是在“十二五”开局之年的2011年,更是呈现倍增效应。

  如今,湘潭高新区新能源产业异军突起,拥有科研能力居全国第一的湘电风能、世界500强企业铁姆肯轴承、湘电新能源、世通电器等为代表的新能源企业,以及全国惟一的风电实验室、国家级风电检测平台等,一些知名企业、科研机构在这里组成产业联盟。风电产业本地配套率达到60%、国产化率达到80%。精品钢材深加工产业气势磅礴,湘潭市政府与华菱集团达成全面战略合作,在湘潭高新区建设“精品钢材深加工产业基地”,致力打造中南地区最大的精品钢材深加工产业园,胜利钢管、湘钢钢丝绳、华湘环保等项目相继入驻。此外还有三一重工、湘电重装、迅达科技、海诺电梯等机电一体化制造企业发展迅猛,中石油、湘电新能源、江南红箭、瑞泰科技、湖南省第三建筑公司等总部经济方兴未艾,远大住工、中国建材等新型建材企业,和潭州钢材城、新源联合港运、洪盛物流、家家美、卓大商贸城等现代服务企业竞相落户。

  为确保科学发展,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湘潭高新区通过在规划设计、招商引资、政策实施等环节严格把关,把握了产业链扩张的纯度,形成集群效益的“内生长”机制。为了这一机制成为长效机制,湘潭高新区加强配套功能建设,出台了涵盖产业扶持、人才激励、科技成果转化奖励、税收优惠、优质服务等内容的诸多优惠政策。

  如今,湘潭高新区拥有的7块国家级“金字招牌”格外惹人瞩目:国家火炬计划机电一体化特色产业基地、国家新能源高技术产业基地、国家新材料高技术产业基地、全国科技兴贸创新基地、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2007年是湘潭高新区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历史节点。这一年,科技部、湖南省科技厅和湘潭市政府三方联手共建湘潭国家火炬创新创业园。这也是全国省级高新区内惟一的部、省、市共建的创新平台。据金模网CEO罗百辉了解,在湘潭国家火炬创新创业园发展的过程中,根据园区企业需求,逐渐创建了五大服务体系,旨在向入园企业提供“五星级服务”。探究五大服务体系,科技创业者会被其完善的功能所吸引:以国家级创业服务中心、国家级机电专利信息中心、国家创新基金创业项目服务机构等为代表的政务服务体系;以模具设计、仪器仪表共享、电机电控电传动轨道设备检测等为代表的技术服务体系;以高新区与深创投合资成立的风险投资公司为代表的融资服务体系;以包括世界500强企业在内的国际国内知名中介机构为代表的中介服务体系;以世界500强企业法国索迪思公司专为园区企业提供创业快餐、银行等为代表的商务服务体系——创新环境优化、创新资源聚集的创新平台,带给创业者成功的信心和成长的动力。

  除了五大服务体系,湘潭高新区近年来还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促进自主创新、加快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设立不低于5000万元的鼓励扶持基金,专项用于重点新能源装备制造企业的关键性设备投资补贴、技术创新研发、产业化项目的配套奖励、企业规模化扩张的贴息资助、产业联盟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以及对在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发展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和人员进行奖励;对863计划项目、973计划项目、世界500强企业、国内100强企业入驻,给予3年以内的2000平方米免租金优惠;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奖,对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领域内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及自主转化科技成果的企业将给予最高达100万元的奖励;对“十二五”期间制定行业重大标准和国际标准的高新技术企业,给予50万元的奖励;对列入国家级专利试点企业以及获国内各类专利、国际专利,每件给予最少1000元最多10万元的资助;对获得国家、省、市级驰名商标、名牌产品、企业研究中心的企业,分别给予50万元、5万元、2万元的奖励;设立创新创业奖,每年拿出财政收入的1%奖励在科技创新工作中做出贡献的企业和个人;对入驻湘潭高新区进行技术创新的重点院士项目给予100万元专项奖励;对境外IPO、境内IPO或“新三板”挂牌、地方性交易所挂牌上市的企业分别给予160万元、150万元、100万元、80万元的补助……

  为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资金难题,湘潭高新区管委会与深圳创新投资集团公司合资成立湘潭创新资本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与麦肯特担保公司合作成立湘潭麦肯特担保有限公司,为园区内处于初创期的成长型企业、高科技企业和其他优质中小企业提供风险投资;引进硕鑫担保公司、汇融小额贷款公司,争取专业银行对园区担保机构授信额度5000万元的中小企业软贷款,开设湖南省专利权质押贷款,为中小企业融资开辟了新的渠道……湘潭高新区正在筹建湖南省一流的会计、审计、法律仲裁、科技评估、管理咨询、技术产权交易等社会中介服务体系,将满足企业对中介服务的全方位需求。

  如今,以湘潭(国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为核心,留学生创业园、湘潭大学科技园、生产力促进中心为辅的政务服务体系,以35万多平方米的孵化场地,承载了382家在孵企业、241个高科技项目,并承担多项国家和省级计划项目。不仅如此,这里已经搭建了机电共性技术平台、孵化管理电子平台、电机电控设计加工检测平台等13个共性服务平台、10个产学研合作平台。

  孵化助企业破茧成蝶。一批批科技成果项目在这里孵化,并走上产业化之路: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周建平研发的全球第一条采用水酶法提取茶籽油工艺技术生产线今年5月在湘潭高新区运行投产,预计今年将实现产值5亿元;国家级稀土材料专家、湖南稀土金属材料研究院院长刘甲祥的节能灯用三基色荧光粉项目在园区实现量产;湖南大学电力驱动与伺服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领头人黄守道教授的起重电机和伺服电机项目、中科院化学研究所博士生导师宋延林的绿色纳米印刷项目、中科院纳米研究所功能纳米材料实验室主任贺军辉教授的纳米银抗菌项目纷纷入驻并实现产业化……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本站证实,仅供参考。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如果损害到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s